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兩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已經放慢了在北美投資電池廠的計劃,原因是擔心美國對電池材料采購來源的新規定將推高成本。
圖片來源:寧德時代
路透社此前報道,這家全球最大的電池制造商自今年早些時候以來一直考慮在美國和墨西哥開設新工廠。知情人士表示,在墨西哥北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或肯塔基州的投資計劃將是寧德時代在中國以外地區擴張的一部分。
多年來,寧德時代一直考慮在北美建立一家電池廠,以為特斯拉和福特等客戶供貨。隨著LG新能源(LGES)、三星SDI和松下控股等競爭對手均先后與汽車制造商簽訂了在美國建立電池廠的協議,這一計劃似乎更加迫切。
但兩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對路透社透露,自8月底美國對電動汽車電池材料的采購地制定嚴格的新限制以來,寧德時代高管已經放緩了對北美潛在新工廠選址的審查進程。對此報道,寧德時代并未立即置評。
當前,大眾、寶馬和現代等車企高管敦促美國立法者給在美國運營的汽車制造商更多的時間,以達到所需的電池采購目標,從而有資格獲得稅收優惠。但寧德時代的轉變則是汽車制造商或主要供應商因美國《降低通脹法案》而重新考慮投資的首個案例。
《降低通脹法案》要求2024年前希望獲得稅收抵免優惠的電動汽車使用的電池關鍵礦物質需要有50%來自北美或者美國盟友,而2026年年底前,這一數字將升至80%。美國民主黨參議員曼欽(Joe Manchin)是起草該法案的核心人物,他曾表示,該法案旨在推動企業在北美開采和加工電池材料,打破該行業對中國的依賴。目前,中國主導著全球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生產全球約70%的電池,還在鈷和錳等關鍵電池材料的提煉方面占據主導地位。
美國或許有其自身考量,但對車企和供應商來說,這些規定卻有些“強人所難”。寶馬集團首席執行官齊普策(Oliver Zipse)就對《降低通脹法案》頗有微詞,稱沒有地區是獨立的,尤其是在電動汽車原材料方面,而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或許會產生一種“危險的”貿易壁壘游戲,可能會阻礙電動汽車的普及。齊普策認為,美國應該制定切合實際的法規,并警告新法案有可能勸退新投資。
寧德時代可能將寶馬的“擔憂”變為現實。據悉,寧德時代雖將北美視為業務增長的一個關鍵市場,但美國對電池材料采購的新規定拖累了該公司的投資計劃。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稱,即使美國政府為寧德時代在當地建廠提供補貼,新規也將使寧德時代在美國制造電池的成本高于從中國運輸電池的水平。
目前尚不清楚寧德時代對北美的投資會推遲多長時間,也不清楚該公司是否會對其投資方式進行其他調整,以縮小成本差距。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中美之間不斷升級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將使寧德時代在美國實現本土化生產的努力復雜化。
發表評論